高考前夕考生心理调适及对策

     高考即将到来,每位高三的学生都会感到一定的压力。其实,考前适度的紧张加上科学的备考会大大促进学生再创高峰。但是过度的紧张、焦虑和盲目的备考,会影响考前复习与考场发挥。怎样调节心理状态,让自己能够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

    以积极的心态明确现在是黄金冲刺阶段

    有很多考生在这段时间焦虑、学不进去或认为自己大局已定,没有增长的时间和空间了。其实,这部分考生不清楚现在是最有价值的是黄金冲刺阶段。从心理上说,越接近考试,绝大多数考生越容易出现心理焦虑,导致学习效率的严重下降。所以,如果能让自己平静、专注地学习,就能比任何时刻都要容易拉开与别人的差距。从知识结构方面说,很多常考的重点考点并不是真的完全不懂,而是已有大量的认知储备仅还差“一点点”就全懂。当考生找到、突破了这些“一点点”的地方,成绩将会有所提高。

    适当户外运动可调节心理

    自我排除内心所忧,学在当下

    要做到排除内心干扰,首先要理清干扰。考生中出现得比较多的是以下几种心理干扰:

    一是感觉自己的成绩离分数线还有一定的距离,认为上线的希望不太大,觉得学不学都一样了,无法静心学习——这样会错过最佳的追赶期。在这个阶段能调节好的学生往往会成为“黑马”,甚至极有可能达到目标分数线。

    二是万一考不好,考不到自己定的目标怎么办?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一般成绩都不错,在这个阶段,他们就要定一个最科学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过于困难,而是“跳起来摸得到”的目标。这样使得自己既不迷惘,又能继续奋斗,缓解一定压力,调节好心态后,所产生的反弹力有可能是自己都意想不到的。

    三是万一考不上,怎么办?有这种想法的同学要明白高考不是人生唯一的成才出路,成才的机会有很多,学习的机会也是多种形式的。当大脑知道你连最糟糕的结果都想到,都能承受,那这个问题就不会再来烦扰你。放下了忧虑杂念,就可以更好地抓住眼前最近、最直接的机会,全力以赴,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

    四是对考试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忧虑。万一没带笔,万一迟到,万一发烧……每个人担心的问题可能不一样,当这些念头不断闪现时,很有可能是大脑对自己的提醒,遇到这种情况,考生可以用笔记下来,写出解决方案。如果睡前有这些思绪困扰时,也都可以马上记录下来。当大脑知道你已有解决方案了,它就极少会冒出来“唠叨”你了。

    五是对考试后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前焦虑。例如出现选择什么专业什么大学,是否到外省读书,是否要复读等问题时,就问自己一句,这些考后有时间思考的问题现在考虑是否有积极的作用,如果没有,请放下杂念,学在当下。

    舒缓压力,注入强劲能量

    一是向外表达压力,寻求支持。考生除了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还可以选择信得过的、有支持力量的人倾诉。这样,通过倾诉可以寻求理解,可以自我梳理,还可以得到正能量。

    二是听出舒缓,唱出动力。音乐对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很大。在休息时希望尽快静下心来,可以听一些节奏舒缓、优美的音乐,配合缓慢的深呼吸。如此反复做几次,可使血液循环回复正常,心跳减速,心情平静,得以休息。另一方面,白天累了需要激扬斗志的时候,可以唱励志振奋的歌曲,既可以喊出来减压,又振奋,大家一起唱的效果会更好。

    三是跑步,既减压又振奋。可以在户外找个清净的地方,慢跑20分钟,使全身的肌肉松弛,紧张压力也会随之而解,建议边跑边默念为自己加油的句子。必须注意的是,这些励志句子里面的每一个字都要求是正面、积极的。通过实践这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是非常有效的。

    四是通过调整外在的姿势来引发内在的信心。所谓站如松,坐如钟,走路昂首又挺胸,这样能让身体给大脑流畅地输送血液,让大脑保持清醒的状态,更能调整人的精神面貌。

    五是凡事积极思维。也就是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朝积极的、有利于自己高考的方面去思考。例如有些同学一发现有不会做的题就担心,其实应该感到幸运。因为即使是状元,也不会以完美的状态进入考场。在考前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上天又给了你一个机会,能够抓紧这个时间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在高考时就多了一个机会。还有些同学遇到事情就着急,有时候听到父母多说一句话都会嫌他们唠叨,如果我们能把父母给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理解为对我们的关心,我们就会感到支持和温暖,就会感到一种力量和信心。

 

 

附录:

   之一:高考临近如何保持适度紧张

      眼看着高考一天天临近了,高考带给考生们的压力也在一天天的增加,大考前紧张焦虑是人自我保护的应激状态,是非常正常的,千万不要认为紧张焦虑就是不好的。

  专家证明,适度的紧张对于高考复习是有促进作用的。适度的紧张会让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学习的效率会提高,而且思维也会更加的活跃。但一小部分学生紧张过度,甚至是一想到“高考”就慌张,这显然是不利的,那如何调整到适度呢?

  紧张过度,归根结底还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自己觉得准备的还不充分。建议考生:

  1、合理的给自己制定一些短期的计划。这些计划要完全的按照自身的要求去制定,不要受其他人的影响,然后再去循序渐进的完成,这样会一点点增加自己对于高考时的信心。从梳理知识框架入手,是个不错的方法。

  2、不要过分关注别人。可能有和你平时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在一次考试中突然成绩提高很多,这时你的压力和紧张感也来了,怕自己落下太多。其实,这些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你需要做的就是你自己,当你所有关注力都在自己身上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平静了很多。平静下来后再按计划一步步完成就行。

  想到高考就紧张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高考临近,压力越来越大,很多高考生把高考认为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高考是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事情,但是它并不是重要到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在临考前要学会给自己减压,放松自己,平时可以和自己要好的同学聊聊天,也可以趁着天气不错出去散散步,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这些都是对缓解压力不错的方法。

 

   之二:考前如何调整好睡眠
     睡眠是影响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每个考生和家长都很清楚这一点。为此,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考生应该抓紧调整自己的生物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饱满的精神迎接高考。

  睡眠对记忆和思维会产生影响,被称为REM的睡眠提高记忆力非常重要。如果能有充足的REM睡眠,可以使思维更活跃,记忆力也会表现出色。睡眠的多少,还会影响考生的竞技状态,充足健康的睡眠,可以使考生正常发挥水平;相反,如果睡眠质量不好,甚至时间严重不足,会使考生的水平大打折扣。有些考生以牺牲睡眠来延长学习的时间,往往收效甚微。十七八岁的孩子,每天应保证有效睡眠7至8小时,至少不能低于6个小时。

  睡眠非常容易被干扰。人体有24小时生物钟,应该保证定点入睡,定点起床,如晚10点上床,早6点起床,特别是在临考的前几天,把生物钟调整到最佳状态尤为重要。睡眠的节律不能被打破,睡眠时间不能被分散成几段。生物钟会影响身体内分泌和神经周期的变化,对保证考生的竞技状态很关键。

  考生的情绪对睡眠的影响也很大,有些考生越临近考试的日期越紧张,觉得自己怎么还有好多东西不会,然后加班加点,紧张复习,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其实,准备了这么久,这几天的努力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微乎其微,不如放下包袱,安心入睡,因为睡眠不足会影响正常发挥。

  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工作,保证孩子的营养,放松心情,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家中宠物猫、狗比较爱叫的可以暂时寄养在亲戚朋友家,家里人不要看电视到很晚,以免影响考生休息。

  考生千万不要在考前吃安眠药使自己入睡,因为药物的后遗作用,没有吃安眠药习惯的考生会在服药后十几个小时都昏昏沉沉的,不能集中精神学习。但如果考生实在是太紧张了,以至于一晚上只睡两三个小时,睡眠质量极差,一连几晚如此,还是应该吃些助睡眠的药物,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吃药效快、作用时间短、副作用小的药。在临考前一两天不要服药,以免影响考试。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考生近一两年来生活都不规律,有慢性失眠症状,要在考前这几天调整十分困难,就不要勉强调整了,不用非得要求自己睡够7到8小时,就按自己原来的生活规律参加考试就好了。

 

   之三:消除“高考恐慌症”
      高考恐慌症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也有考生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下面谈一谈具体原因,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类。

  1.期望太高。这里的期望指考生自己的期望,也指家长、老师对学生的其望。过高的期望变为沉重的精神负担,使一些考生的神经高度紧张。以致不能自我调节。

  2.认识偏差。很多考生、甚至一些学生家长和部分教师把上大学看作是人生的唯一出路,致使一些考生把高考看作生死攸关的大事,唯恐自己考不好。

  3.自控力差。多数考生是父母、老师“捧大”的,未经风风雨雨的磨炼,感情脆弱,意志力薄弱,遇到高考这样的重大场合,自控力不足以抵抗紧张气氛的挑战,以至于惊慌失措。

  4.生活压抑。有些考生在自学成才中常处在孤立无援的状态,受到学校与家庭的冷遇、排斥、讥笑、打击,造成性格怪癖,情绪波动大,一到高考,心理压力更大。

  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能对症下药,消除“高考恐慌症”。具体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认识。上大学固然是一条康庄大道,但决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高考与其他考试一样,是一次对考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测试,考生没有必要过分紧张,而应该大胆地、全力以赴地投入高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要去管考试的结果,考得上当然高兴,考不上也不等于前途渺茫,平静地对待高考,这或许就是那些平时成绩一般而考时能超常发挥的学生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树立信心。信心是成功之本,自卑的人常常扮演失败的角色,超越自卑,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决不会付诸东流。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成功即会向你走来。

  3.放松自己。高考中,几乎没有一个考生不紧张。稍稍紧张一点本是好事,运动员听到“准备——”,立即,能量被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演讲或辩论中,精神紧张,就能使人思维敏捷,妙语连珠。但过分的紧张会导致失败。故有“高考恐慌症”的考生,务必放松自己,不要老想着考试,考前可做些自我行为训练,如做做操,散散步,打打球,听听音乐。

  4.“功夫在场外”。考场即战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功夫在场外。不但要加强文化科学知识学习,还要注意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不怕经受挫折,在挫折中成长、成才、战胜自己,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之四:帮助即将高考的孩子减压

    高考的关键时刻,家长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别人不可取代的。家长帮助即将高考的孩子减压,你会吗?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帮助孩子减压

  高考学生承担着三座大山的压迫,学习、精神、经济的压力。学习是一个宁静致远的过程。背负压力过大,会出现紧张焦虑,反而学习成绩下降。学习的最佳状态就是心静如止水,宁静致远。家长现在很多起了反面作用。现在的家长比孩子更紧张。就是那句话,看球的比踢球的更累。很多家长看孩子一回家不学习,就着急,就批评孩子不学习。如果孩子在学校很投入,在家就是要放松。所以,家长一定要想尽办法帮孩子减压。

  二、减少干扰

  高考之前,不要与孩子谈与高考有关的信息。涉及到高考志愿、自主招生等问题,家长可先研究着,不要让孩子过多参与。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干扰。

  三、多陪孩子聊天

  家长要减少应酬,和孩子多聊天,海阔天空的谈,谈学习以外的任何事,看似随意的聊,聊完了,孩子就轻松不少。家长如果一脸愁容,孩子也就不想找你聊了。比如我当年,每次回家前,就先站在门口“备课”,先把负面的情绪统统留在门外,带着一脸轻松回家。孩子看到我很轻松的回家,也愿意和我聊天。这样,一聊,她的压力就少了。总的来说,家长要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提高自己的沟通艺术,多谈与学习无关的正能量的内容,多用心、用智慧帮助孩子。

  四、正确看待成绩起伏

  我们追求完美的结果,过程的不完美不重要,潮起潮落,正因为有起伏才更波澜壮阔。家长更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起伏,要求孩子一直提升是非常不人道的。我带过几千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成绩是一路高歌猛进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个人成功的道路必然伴随泪水、磨难。不要怕考不好。平时暴露问题,是一个机会。如果你花两小时做一张试卷,全是对的,心里很高兴,但其实是没用的,那等于这两小时白花了,一点问题也没有暴露出来。什么是考的不理想,就是不该错的问题都暴露出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成绩的起伏,这样孩子就不怕失败。一个不怕失败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果家长总盯着成绩,不能接受失败,那么孩子也难以接受自己的失败。另外,目标不要定太高,制造了失败的假象。出现错题要认真查找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是基本方法上出了问题。不要有包袱,大考前暴露问题是好事。

  五、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方法指导

  家长毕竟不是专家,很难高屋建瓴,一语道破,但有一些学习方法是家长应掌握的。

  1、引导孩子高度重视错题。目前孩子主要的学习形式就是考试。现在就是不断考试,不断发现错误。不要怕考试出错,可怕的不是出错,可怕的是出了错不认真改正,轻松放过。我要求学生,在发现错题的时候,不要轻松放过,每天睡前问自己“我今天错题全改过来了吗?”,只要改了,这一天的学习就是有效的。

  2、高度重视难题。大家注意,从一楼到二楼,没有楼梯谁都上不来,有了楼梯谁都上得来。这些难题,就是台阶,就是你提升的机会。当你征服这些难题的时候,就是又上了一个台阶。那么,怎么对待难题呢?如果一个题,现在起,花10多分钟还研究不出来的题,坚决放弃研究,直接看答案。看懂了,把答案忘了,合上答案,重来一遍,亲自动手,花多长时间都行,但要满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难题是智慧是台阶,要满怀激情拥抱它,不要光求量,一套一套做题,一定要重视难题。

  3、重点突破。临近高考,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间不要成套做卷子了。要在这么12个字上下功夫:高考必考,看似会做,经常出错。对这样的地方要集中打击,这样才能压力不是很大,但是效率却能很大提升。比如数学的解析几何很多孩子摔跟头,我就要彻底拿下的决心。

  家长学会这三招,孩子提升成绩一定不成问题!

  六、陪着孩子高考要认真备课

  孩子从考场出来,一脸愁容,考不好怎么说;一脸高兴,考的好又怎么说。大喜之后可能大悲。关键的时候,什么话让孩子如梦方醒,什么话让孩子信心百倍,千万别孩子不爱听什么说什么,孩子明明没考好,还没事没事的说个没玩。你说能没事吗。

  答: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女儿高考时,第一科是语文,出来时非常兴奋。得让人家兴奋一会啊,多不容易啊,十多分钟过去了,我说:“你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是忘掉上一场的考试,忘掉的最好办法就是准备下一科,下一科的书我都给你带来了。”

  家长们要记得大喜易大悲,家长要说点管用的话,说得越少越好。 第三科综合出来,孩子一脸郁闷,欲哭无泪,我陪着走了一会,孩子说:“爸爸,下午考试我不考了,我上午考得不好,今年肯定考不上北大了,我准备复读,明年考。”

  我说:高考四科,正常是两科好一点,两科差一点,加起来是你的正常水平。四科全好,平常你做到了吗?

  她说,没做到。

  我说:那指望到高考的考场上出现是不可能的。调整好心态,下午这科考好了,还能做到三科好呢。

  她说,对啊,下午我拼了。

  最后,她以高出总分20分的成绩被北大录取。 所以说,家长们,说点什么话非常重要,你只说“没事,没事”,没用的,事在那儿摆着呢。

 

    之五:高考前,不同水平考生心理对策不同
  
距离高考时间越来越近,相比知识和解题技巧的巩固提高,心态调整更为重要。根据老师以往经验,发现不同层次的考生在高考前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在此总结给大家以供参考。

  一、尖子生,更容易产生焦虑

  在高考最后的冲刺期,尖子生的问题往往比较突出,源于更高目标的设定。他们学习相对主动,一方面,希望把更多更广的知识和解题技巧都能瞬间塞进头脑里;另一方面,一旦对于难题压轴题的攻克失败,心理上和情绪上都会有较大的起伏波动。在这样的状态下,经常出现看错题,填错答案,甚至平时会做的题,考场上也无法顺利答出。

  【心理对策】应该正确认识考试目标。在考场上,应当排除一切杂念,千万不要把学业目标带进考场。考试的唯一目标,仅仅是为了将平时的实力展现出来,更浅显地说,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尽能力做好每一道题而已。不要把做对题和考什么大学、会有什么后果相联系。

  二、中上成绩的考生,容易丢三落四

  部分考生在这段时间里,脑子里只有试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在生活上则丢三落四。经常因为一套试卷找不到,一本作业本忘在寝室或者家里,一道真题想不起来,一种解题方法不熟悉而感到异常焦虑。

  【心理对策】不要去过度关注、照顾他们的学业或者小心翼翼,尽量克制不要在他们面前谈论报考志愿情况、录取问题或者更遥远的话题,否则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一定要注意语言,比如:“考不上也不会怪你”、“加油!等你凯旋归来!”的话尽量不要说。应该踏踏实实做好后勤工作,为孩子收拾整理好试卷、作业,照顾好生活的饮食起居,计划好孩子的行程安排。

  三、中下成绩的考生此时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不良心理

  成绩中下的考生,在临近高考时通常会产生放弃、逃避甚至得过且过的心理。然而外表的平静掩饰不了内心的焦躁。他们听课和练习经常动力不足,焦虑逼迫他们转移注意力。为了抗拒压力,他们会在临考前偷偷跑出去上网看电影。影视、游戏的震撼试听效果会给大脑带来巨大的刺激和愉悦,与此同时却会极大冲击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加速他们已有知识的遗忘。

  【心理对策】一方面宁可他们什么也不做,也不能让他们有机会接受其他刺激;另一方面给他们去定目标,用激将法都会招致他们的烦躁、焦虑、排斥和抵抗情绪。培养他们心如止水的状态才算是临考的好状态。无聊之余他们偶尔也会愿意拿起书本,去熟练、去温习那些已经掌握的知识。

  四、艺考生的压力不容忽视

  大部分艺考生才进入文化课的学习状态不久,对高考的来临有措手不及之感。他们迫切希望能像文化生一样全面掌握已学内容,心理差距使得他们在考前异常焦虑。

  【心理对策】调整他们的应试心理状态。告诉他们世界上绝大部分事情都需要在没有准备或者说没有足够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完成的。万事俱备才去做成某件事在现实社会几乎是不存在的。考试的时候,能多拿一分是一分,多得一分就赚一分才是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基础知识和简单试题赚得足够分数的情况下,再向中档、难题发起挑战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