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教育七个新亮点

                                                                             发布时间:2011-11-16 9:29:30

    一年来,我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这一中心任务,突出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重点,以实施重大项目、改革试点和为民办实事三大项目为抓手,强化改革创新、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安全稳定四项保障措施,着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推进教育科学发展,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开启建设教育强省新征程

  亮点:

  省市制定“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九年进军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

  2011年,我省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教育强省迈出坚实步伐。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全社会郑重承诺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行列”的目标,开启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新征程。颁布实施《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五年专项规划作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阶段实施计划,对规划纲要的中期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具体落实。设区市相继召开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本地区规划纲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贯彻实施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建设教育强省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教育普及达到新高度

  亮点:

  全省83%地区实现“双高普九”

  高教两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每万人口在园幼儿数连续位居全国第2位,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在全国较高水平,覆盖全省人口83%的地区实现“双高普九”目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3.4%,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实现普职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万人口普通高校在校生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建成了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38年,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

  亮点:

  20部门组成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上下联动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省政府成立由20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的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试点项目均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等6个国家改革试点项目,以及我省十大改革试点任务、363个改革试点项目,初步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局面。目前,各项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已取得初步成果。

  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

  亮点:

  拨款4.8亿元启动中职一年免学费

  农民工子女近九成在公办学校就读

  健全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助学体系,并逐年提高标准。今年实行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营养改善工程,实行城乡低保家庭入园幼儿保教费补助。安排4.8亿元启动中职一年免学费。设立高校食堂伙食价格平抑基金,财政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每生每月提供50元伙食补助,保证高校食堂2元以下的低价菜数量占总数的50%。共接收随迁子女62.11万名,89%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做好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后的服务管理工作。推进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特教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将特教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享有的“两免一补”政策延伸至特教学校中高中教育阶段和高校的“三类”残疾学生,“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位居全国前列,开展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各类群体享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教育热点难点取得新突破

  亮点:

  每个街道(乡镇)至少一所公办园

  城区中小学新增加4.5万个学位

  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多渠道扩充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695所公办园,实现每个街道(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园目标,现有农村幼儿园及学前班3414所(个);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降低其办学成本;逐园核定教师编制,多渠道补充幼儿教师,新增幼儿教师3000名。各级层层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累计评估验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332所,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近28%;开展“小片区”管理,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带动一般校提升办学水平;完善“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组织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优化师资配置;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有效整合建设项目,城区中小学增加4.5万个学位,保留2561个小学三年级以下的教学点;加大对经济困难地区尤其是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提升和应用。

  教育质量提升频现新气象

  亮点:

  中职学生“双证书”发放率92.37%

  全省高校研究经费创造历史新高

  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重视和培养。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53个职教集团,44所高职院校与450家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约有40%学校到工业园区办分校或办班,全省中职学生“双证书”发放率92.37%;在部分专业领域开展“五年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促进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组织开展新能源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情况调研,研究制订和实施海洋经济等15个人才培养专项规划;共调增4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增设一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的专业,工科专业已占42%。全省高校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8项,新增研究经费1亿多元,为历史之最;获得一批“863”、“973”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重大科技专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73项;新增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创新平台;一批高校与企业、地方建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方兴未艾,去年“6·18”以来,省内外高校共对接项目近2000项,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

  党建思政工作得到新加强

  亮点:

  成立研究指导中心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加强大学生实践基地和农村少年宫建设

  全省5个案例获得“全国中小学创先争优活动优秀载体”,选树了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姜小鹰、全国道德模范曹阳飞宇、全国先进基层党支部福州大学光催化中心党支部等先进典型。大学生党支部由2010年的2780个增加到2011年的3551个,大学生党员比例由2010年12.38%提高到2011年13.38%。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辅导,在全省高校建立大学生导师制;大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近千名辅导员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制定《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成立省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组建《福建教育》(德育)专刊;会同文明办、财政厅,首批建设3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组织全省高校412名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参加研修,组织636名思政课教师开展“海西行”社会实践活动。建立首批10个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全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