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个性女生取满分作文(系福建惟一满分作文)

2011年06月22日07:14

厦个性女生取满分作文 系福建惟一满分作文

   厦门网-厦门商报讯 3年前,白杏珏以投档分444分的中考成绩当上厦门一中状元,当年中考语文考了137分。15天前,她参加高考,在这场人生大考中,她斩获了另一个桂冠———全省惟一高考作文满分考生。

  阅读对她而言是“悦读”的过程,她在每次阅读之后,会对读过的喜欢文字进行摘抄,并在摘抄后留下具有自己个性的想法。

  “我做阅读笔记并不是单纯地摘抄,而是每抄一段便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上一小段自己的感悟。”

  “有时候,作者情感喷薄而出透过纸页传递到我心中,我也就因此而感到莫名的激动;有时候,作者平和地道来过往岁月,我亦能静下心来一同去体味失落的某种心情。”

  

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70分)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

  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生创造的婴孩。

  圣埃克苏佩里曾言:“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着追求于某种恒久的价值。这价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饱,在爱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那里便是揭破一切的谎言。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有讲述这样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梭罗在这里暗示我们:一旦我们认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地追求。回望历史长河,又有哪一个伟大成就不是源于创作者的爱?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汹涌而来,凡高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顿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个不是饱含着创作者澎湃的激情,穿越千古破空而来?

  我已无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因热爱而造就的伟大创造,可这种繁盛,恰与当下创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触目惊心的反差。我们有袁隆平,有王选,有钱学森,可这些科学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乏善可陈,为何?我想正是因为当下已绝少对科学本身有着痴爱的年轻人,我们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为了一纸证书而在实验室里苦干的学生,他们一旦获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同样,在文学领域,如今又有几人能如桑塔格一般从容说到:“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读者,而是因为那里存在着文学。”一个一个作秀者,只看见红地毯和金钱,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在看似繁盛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只见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学”,吾不见哪怕只是一个有着创造之光的作品。科学、文学,乃至其他种种事业,我们早已丢失了一往无前的热忱。于是创造的婴孩夭折于腹中,岂不痛哉!

  幸而我们还有幸存者明了这个道理,“成败得失,悲欢沉浮,在死亡面前终将逝去,我们看见的是那些恒久不变的东西。”乔布斯,主宰IT行业的先驱者曾如是说道。是的,那些恒久的事物,人类的普适价值,抑或是科学艺术的真、善、美,才是创造的起源与归宿。当我们受困于一时得失,不思是否前进时,但想一想那些因热忱而永葆鲜活的灵魂,默念这句话“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惟有此,我们才能以自己的创造,超越那有限而平庸的生命。

  

拟好框架一气呵成

   关于这次高考作文,白杏珏说,第一眼看到题目时,就想了很多的角度,而最终落笔所成文的,则是脑海里第一下想到的。她大概花了5分钟想要怎么写以及拟框架,然后一气呵成。

  关于文章立意,她说,做任何事业要如同袁隆平那样,有热情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只有热情才能带来真正的创造。

  她完全投入到写作状态中去了,以致无法估出自己写了多久时间。考试结束后,她对自己作文的估分是60分。“平时考试我作文从没拿过满分,最高65分。”这次在高考拿了满分,而且还是全省惟一,她自然很兴奋。

  对于这个满分,杏珏的语文老师陈佩玲并没有感到很意外:“她的文章平时在年段基本都是范文。10篇里常有7-8篇是她的”。

  陈佩玲老师点评,《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这篇文章的首句,便用纪德一句很贴切的名言入题,“许多同学如是背了名言,估计在这时都不知怎么用。但对真正喜欢纪德的杏珏来说,拿来用时能得心应手。”

  对于有些人认为,这篇文章是靠引用过多名言来提升深度,有套题之嫌。对此,杏珏的理解是,如是对已有文章文字拿来套,那就算是套题,而她所积累的这些素材,也并非硬生塞入文中。

  对于自己本次高考即兴发挥的议论性散文风格,她说:“很多同学说我的文字‘文学韵味重’,但我确实无法写出像许多男生所擅长的那种理性议论文来。”

                                                                                                                                                                                                                      (厦门网-厦门商报)